欢迎莅临 中国标准物质信息网-国家标准物质信息中心! 注册 登录 购物车 在线支付  会员中心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分享本站

企业QQ

在线客服
首 页 企业介绍 产品中心 订购指南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会员政策 会员中心 积分兑换
热点领域: 环境监测 | 食品安全 | 地质矿产 | 煤炭分析 | 理化特性 | 环境标准样品 | 水质标样 | 环境分析标液 | 金属标准溶液 | 煤炭标样
 当前位置:北京中科仪友标准物质网|中科标物网-新闻资讯-企业动态-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国家标准物质

x
钢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碳素钢与碳素结构钢 合金钢与合金结构钢 不锈钢、工具钢、模具钢、轴承钢、硅钢、刃口钢、硫磷易切钢 铁合金、高温合金 生铁、铸铁、纯铁等 炉渣、烧结矿 其他钢铁标准物质
有色金属及金属中气体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金属及金属合金 金属中气体 稀土金属矿 其他有色金属标准物质
建材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粘土 岩石 水泥 石膏 石墨矿 玻璃和陶瓷 其他建材标准物质
放射性与同位素
放射性标准物质 同位素标准物质 其他
高分子材料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窄分布聚苯乙烯 葡聚糖分子量 其他
化工产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化工分析标准物质 农兽药分析标准物质 其他化工标准物质
地质矿产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岩石 矿石矿物 土壤分析 地质沉积物 金、银及铂族元素分析 化探金标准物质 电子探针分析 生物成分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其他
环境化学分析标准物质
单/多元素溶液标准物质(水中……) 酸根、离子、酸、碱、盐等环境监测标准溶液 有机物及有机金属监测 农残检测 土壤、沙土 电子电器产品限令(RoHS) 农作物、动植物及其源制品检测 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包装材料检测标准物质 河流、海洋沉积物 模拟天然水、模拟酸雨、模拟海水等 海水、地表水、地下水 容量分析(滴定)标准溶液 渗透管、扩散管、吸收管 元素成分分析溶液标准物质 元素光谱分析溶液标准物质 仪器分析用水溶液标准物质 其他
临床化学分析与药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临床化学分析 药品成分分析 其他
食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
食品添加剂及限量物质 食品包装材料有害物质检测 茶叶、蜂蜜、奶粉、食盐、白酒、烟草 粮食、作物、果蔬及其制品 动物源制品 营养、功能成分、蛋白质、核酸 食品微生物毒素分析 其他
煤炭石油成分分析和物理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煤碳理化分析 油品分析、石油测定 闪点标准物质 其他
工程技术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浊度 颗粒、微粒、粒度 煤的哈氏可磨性 烟煤粘结指数和胶质层指数 燃料抗爆性(汽油辛烷值、柴油十六烷值) 金属粉末流动性 其他
物理特性与物理化学特性测量标准物质
熔点标准物质 溶液pH标准物质 溶液电导率 湿度和水分 黏度(粘度)标准物质 熔体流动速率 热量及热分析 比表面积、孔容、孔径 渗透率、渗透压摩尔浓度 电阻和电阻率 烟度卡、烟度计 纳米标准物质 膜系列标准物质 光、色分析标准物质(折射率、反射率、透射比、滤光片、红外、X射线、标准色板等等) 光度计用标准物质 色谱仪、质谱仪、光谱仪检定用标准物质 其他仪器检定、校准、测试用标准物质 金属元素标准溶液 有机物及有机金属标准物质 营养与功能成分 化工 农药分析 临床药品 其他
工作标准物质
分子量标准物质 环境(金属元素标准溶液,有机,RoHS等) 临床与药品分析 食品检测(添加剂,包装,营养与功能成分等) 理化特性(熔点,熔体流动速率,浊度,pH等) 仪器校准、检定用 容量分析(滴定) 农兽药残留检测 蛋白质、基因、核酸检测 纳米材料 其他
气体标准物质
空气监测气体标准物质 化工气体检测标准物质 临床医学气体标准物质 其他
JBW标准物质
冶金JBW
其他
计量器具、测量仪器
  氨氮
  甲醛
  
  
  化学需氧量
  总磷
  
  硫化物

  • 文化馨旅
  • 新闻资讯


详细内容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摘要:


中国标准物质信息网-王兰转载


    近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细分领域上,2014年销售数量处于前2的产品类型是水质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长。未来发展趋势:1、空气质量监测将向更广泛的区域监测发展;污染源监测将向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监测发展;VOC 治理与监测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推动下潜在需求即将爆发。2、水十条将推动水质监测细分领域发展。3、在国家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正在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转型。4、智慧环保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提高原始数据资源使用效率,为差异化收费提供数据基础,强化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等;智慧环保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有望得到全面发展。


    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涵盖大气、水同时,还包括固废等环境因素;其他监测包括土壤、噪声、辐射、应急等。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污染源监测运营主营由主要排污企业监测部门构成(如电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方面,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这些产品一般从外部引进、非自行生产,产品投资价值相对较小;中游方面,监测仪器企业一般会引进关键零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利润水平较高、投资价值相对较大;下游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力推环境第三方运营维护(或称环境服务业),对运营维护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及融资实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PPP项目的初始资金投资一般很大,但是一旦进入项目稳定运营阶段,由于成本仅为人工、车辆等少数管理成本,利润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环境监测运营维护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结构中,监测仪器占比最大、达到62%,运营维护目前刚刚起步,仅占10%。环境监测类企业的营业收入规模一般较小,规模大小依次为仪器仪表供应商、第三方检测机构、配件供应商。2013 年发布“大气十条”之后,2014 年 5 月起,国家陆续出台环保政策进行大气治理;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以及污染源监测起到较大推动作用,主要包括:《2014-2015 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等。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4 年,我国共销售各类环境监测产品 2.9 万台,同比增长19%,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是 2014 年我国监测产品销售收入 61 亿元,同比增长仅 5%,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此外监测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4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销售数量处于前2的产品类型为水质监测设备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两者分别占市场销量的 42%、37%。

    “十一五”过后,烟气监测设备爆发式增长期已过。新增指标的监测、监测面的扩大、仪器自身更新换代是延续烟气监测设备市场增长动力。空气质量监测需求已经爆发,增长率逐年下降,但是环境空气监测设备占总体环境监测市场比例将逐年增加。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监测近几年保持平稳增长。随着水十条的出台,国家对水质安全投资力度日益增大,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水质监测仪器、水质分析仪器市场将不断增大。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4 年,排名前十企业销售收入 38 亿元,占市场总体销售收入的 62%,与 2013 年数据基本持平。数据表明,环境监测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环境监测毛利率有所下滑,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背景下,低价竞争现象较为普遍。

    在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利润空间下滑的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销售收入指标是否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总体来看,我国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长;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目前国内企业针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监测仪器主要以收购为主。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存在以下特点:


    1、监测设备在高新监测领域仍以进口为主;举例说明,在对烟气中汞监测设备和 PM2.5 监测设备采购中,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占领;在水质和土壤监测领域,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更高,外资企业的领先优势更为明显。但是低端国产产品竞争不断加剧,但是环境监测产品国产化比例在不断提升。


    2、并购或参股是国内领先企业完善产业链的主要途径。例如,雪迪龙与韩国 Korbi 公司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北京科迪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发展水质监测仪器新产品,扩大公司在监测仪器市场的产品种类和市场份额;聚光科技收购 BohenBeheeer75%股权,100%控

股 SynspecB.V.,获取 VOCs 监测等技术及产品。


    3、运营维护服务带动设备销售的创新模式不断出现。1 月 15 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 要求加大差别电价、差别水价实施力度,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逐步推行工业园区治理,这将刺激监测设备投资并有望新增监测服务购买需求。


    4、监测数据造假、环境管理转型等多项因素将催生智慧环保产业出现。


    在《新环保法》的驱动之下,以及排污权交易、环境税、碳排放交易等政策背景中,环境监测指标未来将从单一指标监测发展到多指标、多维度水平、指标限值、监测范围将更加严格。尤其在2015年7月3日,环保部官方网站披露《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草案) 》,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奖对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提出更高要求。

    我们认为,大气、水、智慧环保、运营维护均存发展机遇。


 相关资讯
 
 推荐资讯
 
首页 | 注册 | 登录 | 订购指南 | 会员中心 | 积分兑奖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收藏本站 | 分享本站
北京中科仪友标准物质网|中科标物网www.gbw123.com 北京中科仪友化工技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51258号-2
业务咨询:4008-010-288  售后服务:010-51667689  传真:010-52285665  E-mail:info@gbw123.com